第三一四章 公羊儒学-《穿越一八五三》
第(3/3)页
汉朝时的儒生,为了理想与信念,即使刀斧加身,也面不改色,唐朝时的儒生,驰骋边关,碧血染黄沙,宋朝时的儒生,倚香偎翠,风流快活,明朝时的儒生,结党营私,专与皇帝做对,到了清朝儒生,终于演化成了彻头彻尾的奴才与走狗!
历史的走向清晰的表明了儒学的发展是个下降型的通道,连带整个民族的伦理道德也是一朝不如一朝,重铸民族之魂,除了在军事上需要一场接一场的胜利,更重要的,还在于给儒学拨乱反正,王枫已经有了把公羊儒学竖立为标杆的打算。
只不过,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庞大工程,王枫没有时间搞,也没有儒学名家帮他做这种事,所以只能把四书五经暂时放一边,改而以摘录出的警世名言与经典事例勉强充作中国古典文化教育。
在政府中供职的文人虽然已经渐渐脱离了传统文人的范畴,以事功一展抱负,却也不可能接下简化汉字的活,王枫奉行的是高薪养廉,精减人员,人尽其用,不养闲人!
发给你达到中等富户生活水平的薪水,你就得做事,而且还不是一般二般的做,是把人当牛马使用,下班回家基本上都累的不想动,某些有上进心的还得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科学知识,哪有空闲简化汉字?要知识,简化汉字不是拍脑袋就能简化的,必须要符合汉字的演化规律,象型文字的基本要素不能丢,近万汉字能把人的头搞大!
兄妹俩互相看了看,虽然有心接下,却实在是抽不出空,只能强抑下那份冲动,丢了个无比抱歉的眼神给王枫。
王枫也是头疼的很,现代的简体字是可以拿来直接用,但他觉得简化的过了头,最好重搞一下,况且就算他可以凑和着用,近万个字的简繁对照一一列举,也够他喝一壶的,对于这类靠水磨功夫才能出成果的活,他没那么多的耐心,吩咐下去让别人搞才最合适。
只不过,具有相当文字功底的人全部被委以重任,抽不出空,比如盛宣怀的父亲盛康,进士出身,却整天忙碌在田间地头,盛隆也是不好意思去麻烦,毕竟六十多岁的老家伙了,精力有限,而如苏州四富等有文化的商人都忙于投资兴业,多半也不会接下,强行要求或许可以,可是王枫不愿欠下他们的人情。
究竟谁能办呢?
皱着眉头想了好一会儿,王枫试着问道:“盛宣怀,你的弟弟妹妹们都在苏州吧,四书五经学的如何?能识多少字?”(未完待续。。)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