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八章 清军到来-《穿越一八五三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至于上海,由于有租界存在,情况较为复杂,属下以为,应先与洋人沟通,争取能说服洋人采观望态度,再决定行止也不为迟。”

    苏三娘与洪宣娇均是微微点起了头,就连杨水娇,虽然很不服气的轻哼一声,也难得没有出言反驳,她认为王枫的提议还是很中肯的,先把江南的富庶之地取来,有钱粮在手,一切都好说。

    林凤祥则是向下一指:“王兄弟,我不同意你的看法,向荣屯兵于孝陵卫,而孝陵卫地势较高,我军若攻,须由下往上,无形中已吃了个大亏,你莫要小看向荣,与清军将领要么出身于文官,要么由旗人世袭不同,此人出身行伍,因功一路晋升,曾经镇压过河南天理教起义、新宁李沅发起义、天地会与新疆张喀尔起义,积累了丰富的与义军作战的经验。

    天王前年举义金田,首先遇上的便是向荣部的围剿,虽历时大半年的周旋作战,于同年秋大破向荣,但其实咱们都清楚,获胜的原因不在于向荣部战力不足,而是清军内部矛盾重重,意见不合,行动不协,进击不力,方给我军寻到了可趁之机。

    之后的永安突围亦是如此,自永安开始,向荣率部尾追,被授予钦差大臣,专办军务,与我军作战多次,也算是我太平军的老对手了,对咱们的战略战术往往会有针对性的布置。

    王兄弟,你仔细看,清军的营垒寨寨相护,合计有数百门大炮,以防御为主,很明显是为了防备我军东进江南,若此时攻之,岂不是正中向荣下怀?”

    赖汉英也补充道:“清军士气正是旺盛之时,强行攻打,即使取下也必然伤亡惨重,我军可暂时不理会,以拖字决处理,当年陆逊与刘备决战夷陵,便是按兵不动,把刘备拖的身心俱疲,再施以火攻,一举奠定了胜局,对待向荣,亦可同样如此。”

    其实林凤祥与赖汉英的提议不能说有错,反而考虑的面面俱到,可是他们的眼光只涉及到战术层面,没有上升到战略层面来看待问题,这也充分反映出,他俩只是将才,而不是帅才。

    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,最新、最快、最火的连载作品!


    第(3/3)页